1、景观蓄水
大多数以功能型河道防洪和蓄水为目的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围绕景观建设的项目已经成为主导,如:城市的发展需要一条洁净亮丽的河流、人工瀑布、美丽的湖泊等等,围绕“水”造景,以景观建设而带动房地产及水域商业圈成为一种发展模式,然而水资源的逐步枯竭已经是各大城市面临的巨大问题。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综合治理为例,门头沟属于永定河上游、多山区,早在2009年就在上游各村镇大规模建设村镇级污水处理站,源头的治理带来上游水质的明显好转,而后在门头沟城区进行雨污分离,城区内数道小型拦河坝将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分离收集至各级污水处理厂,经水处理出水水质净化控制在国家一级A标准排放,其出水为非饮用景观“中水“,这些景观用水补充至城市内河各个公园河道及经过景观亮化改造的内河河道,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脏乱差,一条臭水沟的旧面貌。这些改造河道分段进行蓄水,旱季雨量小时蓄水造景,雨季降坝行洪排入永定河。
2、增加库容
我国拥有众多的中小水电站,每个省市都有分布。由于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和近期建设的水电站都存在水库水容量逐年减少的问题,急需提高水头、提高发电机组效率,所以在原重力混凝土坝基础上建设活动水坝是提高水头行之有效的方法。然水电站大部分建设于山区,洪水异常凶猛,早期的橡胶坝每年由于树枝漂浮物的冲撞事故频发,使用钢结构水利景观活动坝在各方面优势明显,性价比较高。
3、预防自然灾害
液压活动坝已经成功应用。因钢结构加液压支撑系统在无电、无任何动力情况下可自行或手动降坝行洪,在结构强度和安全可靠性方面的优势市场前景明显。
4、水位保持
由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导致多数自然保护区内湖泊面积萎缩,在青海克鲁克湖,由于水位下降,候鸟赖以生存的芦苇荡逐年减少,保护区采用水利景观活动坝将水位保持,并且有效调节湖水水位,使得雨季泄流防水保证牧民人生财产安全,液压活动坝建造后在旱季为珍惜禽类栖息提供优质生态环境。